“益起低碳”策略传播小额资助计划(以下简称“资助计划”)于2020年由中华环保联合会与能源基金会共同发起,定位于促进民间组织以多元视角和创新策略参与“双碳”议题落地,并提升相关机构在“双碳”议题下的传播和倡导能力。资助计划通过选拔资助和能力建设的方式,汇聚“双碳”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优秀的传播倡导项目与模式,激发“双碳”内容的传播和公众参与气候行动的活力,推动社会在“双碳”目标下实现综合转型。
        为激发民间组织在助力地方实现“双碳”目标中的积极潜力,引导民间组织关注落实“双碳”目标的更多领域,2024年度,资助计划(四期)将选定“推动地方可再生能源发展”和“气候变化与文化古迹”两个议题开展资助。申报机构可结合自身优势,选择一个或两个议题,设计申报文件。一份申报文件只能以一个议题为主。如希望同时获得两个议题资助,则需要提交两份申报文件。本期资助计划拟支持5-6个项目。

项目类别

资助对象

       在中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等。

资助范围

       本期资助以“推动地方可再生能源发展”和“气候变化与文化古迹”两个议题开展资助。
       在项目设计上鼓励运用多种研究和受众分析方法,案例开发等手段,以深入识别目标区域面临的主要问题,鼓励传播策略、方法的创新。

资助规模

       本期资助计划拟资助5-6个项目,资助金额最高为20万,实际资助金额将根据申报项目情况进行一定调整。

申报机制

申报时间

       2024年5月30日 - 2024年6月30日

申报方式

        申报机构请点击链接http://lxi.me/t3c2s或扫下方二维码并按照相关要求填写申请材料。逾期递交,不再受理(申报书提交截止日期:2024年6月30日24:00)。

联系方式

       联系人:梁老师
       联系电话:010-51230010
       电子邮箱:yqdtxejz@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14区青年沟东路华表大厦六层610室

资助内容

两个资助议题的活动设定,可参考如下内容

       1. 推动地方可再生能源发展议题 城市和农村地区在落实“双碳”目标,推动能源转型过程中都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和挑战。资助计划(四期)鼓励申请机构能够选定目标工作区域,评估区域内可再生能源发展,特别是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应用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传播活动,通过与利益相关方合作,探索推动解决选定区域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项目活动设计包括但不限于: (1)开展政策解读:帮助地方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可再生能源相关政策,可再生能源类型,应用潜力及其能产生的减排和经济效益,助力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发展可再生能源; (2)开展基于本地特色的科普宣传活动: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可再生能源,消除可再生能源推广过程中的认知障碍; (3)探索解决方案:与地方决策者、智库、媒体、企业合作,对选定区域能源结构进行综合评估,推动解决可再生能源发展。例如分布式光伏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包括但不限于发电并网困难、光伏板维修困难、发电消纳等问题,探索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

       2. “气候变化与文化古迹” 气候变化加剧,特别是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给游客以及文化古迹的安全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民间组织虽不能直接参与文化古迹的专业修复工作,但能发挥自身优势,将气候议题与文化古迹保护议题实现深度融合,帮助利益相关方了解气候变化对文化古迹的影响,推动相关气候风险监测与预警研究,引导公众关注自身行为对文化古迹和/或周围环境的影响。项目活动设计包括但不限于: (1) 开展破圈传播: 通过对选定区域存在问题的分析,采用创新性的形式和渠道,讲述气候变化对文化古迹的影响的故事,提升相关管理部门对于气候变化的认知,增强公众的环境责任感。 (2) 探索文化古迹保护的联合行动机制 发挥民间组织资源整合优势,借助科技手段,搭建合作平台,开展联合行动,推动文化古迹,特别是低级别文化古迹保护的资源筹集和志愿行动的积极落地。 (3)开展气候变化监测预警研究并对研究成果进行实地应用 在选定项目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气候变化与文化古迹的监测预警系统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融入实际应用活动中,降低极端天气对文化古迹的损害。

项目进程

5月30日—6月30日

开放申报系统
收集申报表格

7月1日—7月16日

申报项目评审

7月17日—7月21日

资助名单公示

7月22日—7月29日

资助协议签署

7月30日—2025年3月31日

项目实施

2025年4月1日—4月30日

项目总结评估

  • image1

    “益起低碳”策略传播小额资助计划(第一期)

  • image2

    “益起低碳”策略传播小额资助计划(第二期)

  • image1

    “益起低碳”策略传播小额资助计划(第三期)

“点亮乡村” 益起行动项目以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应用为切入点,联结“城市——乡村”、“国内——国际”两个层面的跨文化平台,通过开展“点亮乡村能源通识课”、“光伏+探秘行动”和“可再生能源工作坊”等路径,挖掘和传播陕西关中地区城乡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实践的优秀案例,帮助公众逐步形成对气候变化背景下可再生能源认知重要性和使用可行性的绿色转型新思维,为可再生能源的进一步发展和气候解决方案的推进提供良好公众基础,助力地方可再生能源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

多元化光伏应用助力低碳乡村建设项目由苏州工业园区绿色江南公众环境关注中心发起,项目通过链接公众,光伏企业,政府部门等多个利益相关方,打通多利益相关方的沟通渠道,并探访和传播乡村光伏应用的良好案例,形成良好的传播和示范效应,为可再生能源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建议,从而助推可再生能源更好发展。

本项目计划打造首创型微纪录片系列,拍摄食品行业的可持续转型过程,讲述中小企业如何通过创新方式减少碳排放,生产出气候友好食物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一杯啤酒的价格清单》将聚焦小型啤酒厂,以可再生能源应用前后对比为核心题材,以一款啤酒的成本清单变化为表现形式,呈现新能源在食品行业中发挥的低碳价值和成本优势。

“气候印迹:皖南古镇与气候变化关系VR可视化项目”是芜湖青野社区发展促进中心发起执行,项目从青弋江流域的古镇出发,以“环境+文化+社区”的视角,一方面通过气候脆弱性评估去总结皖南区域文化古镇在气候环境下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VR影像的创新传播,模拟古镇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带领公众实景体验极端气候对皖南古镇的影响。破圈传播,提升社会层面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对传统古村落发展和保护的重视,最终回应在地社区的发展需求。

绿色潇湘发起的气候变化下的古廊桥与古井保护行动项目,旨在通过守护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古廊桥与古井,增强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与应对能力。通过实地调研、科普宣传、社区参与等活动,提升公众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倡导可持续生活方式,共同守护文化古迹与自然生态,为建设美好湖南贡献力量。

福建泉州活态遗产与传播项目汇聚了相关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及青年等多方力量,通过系列青年科学探索活动和公众参与,致力于推动制定一套针对泉州文化古迹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及时响应机制,培养文化遗产保护与气候变化应对方面的青年力量,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影响活态遗产的认知,推动公众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版权所有 中华环保联合会